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家风涵养清正党风、政风、民风,5月28日晚,陇南市举办“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宣讲比赛决赛。
市政协主席梁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杨恭出席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进军致辞。

本次比赛由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妇联、市总工会、市委讲师团承办,前后历时一个月,来自全市各行各业50多名选手参与比赛,经初赛、复赛,共选拔出12组选手进入决赛激烈角逐,各位选手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突出身边人、身边事,讲述廉洁齐家、严以治家等治家兴家的经验做法,引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建设、树立良好家风,弘扬爱国爱家、正气充盈、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风尚。

从秦巴沃土上耕读传家的“信仰密码”,到红色血脉中较真求实的“信仰密码”,再到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数据战场”,来自陇南市统计局的宣讲员陈小芳、焦波怀着对陇南山水的赤子之心、对统计事业的拳拳之情,与大家分享了属于统计人的家风故事。

“漫步青泥古道,历史的回音中藏着千年家风传承的密码”,来自徽县的宣讲员高琼循着历史的脉络,生动讲述了在徽县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的家风建设故事。

“我是一名小学生”“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稚嫩的童音与教师母亲坚定的声音一起,为大家生动阐释了“每一个家庭向上向善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坚实、最深厚的根基”。

从“历史长河中的家风印记”,到“当代生活中的家风新解”,再到“藏在身边的家风故事”,再到“面向未来的家风培育”,来自市林草局的宣讲员董瑞琴、赵飞带我们领略了一份份别样的“精神密码”。

“红色家风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璀璨明珠,更是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基石”,“家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市生态环境局宣讲员孙鹏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讲述“家风非私事,关乎党风国运”。

“在我的家庭里,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但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处处蕴含着家风的力量”,文县宣讲员蒋瑶以自己的家庭入手展开宣讲,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它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化在血脉里的传承,是母亲磨破的鞋底,是父亲愈合的伤疤,是穿越时光仍能照亮前路的精神灯火”,徽县宣讲员李雅从自身视角切入,深入宣讲“优良家风承载家族价值取向,汇聚成民族文化精神内核,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更是推动民族复兴的重要软实力”。

“我是一把年过半百的铁锹,木柄上的裂纹记录着岁月,锹头上的反光映照着故事”,陇南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宣讲员苏文奎以独特的铁锹视角入手,讲述着“那双磨光我木柄的手掌,和那些刻在我铁骨里的家风”。

“家风如种子,播撒在家族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终成滋养民族精神的参天大树”,陇南师范学院宣讲员王思敏带领现场观众共同开启了一场家风传承的文明对话。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家的故事,那些藏在中医银针、机关忙碌、幼教日常里的家风传承”,武都区宣讲员王可怡动情阐述“当我们把‘克己奉公’刻进族谱,将‘清廉节俭’融入日常,当每一个家庭都成为文明的火种,千门万户的光芒终将照亮整个华夏大地”。

“我是公路段的老片长刘兴礼,今年82岁”“我是老片长的儿子刘军良,今年55岁”“我是00后青年技术员郭涛涛”,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宣讲员刘笑江、郭涛涛、刘子逸以新颖的情景式宣讲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宣讲体验。

“而故事的起点,就要从我手中这支毛笔说起了”,西和县宣讲员王静怡从手中的毛笔入手,阐释“家庭之和睦和谐,家风之优良纯正乃圆梦路上不可或缺之要义”。
12组选手的宣讲融理于情、感人至深,现场反响热烈。最终,苏文奎、王静怡获得一等奖;王可怡、蒙启、高思宇、李雅、刘笑江、郭涛涛、刘子逸等四组选手获得二等奖;王思敏、孙鹏、蒋瑶、高琼、董瑞琴、赵飞等六组选手获得三等奖。